春节返乡观察:从这里看到乡村振兴的新气象

来源:新华网 日期:2023-05-01

 春节返乡,为观察乡村变化提供了新视角。我们通过梳理网民的返乡心得发现,家乡的变化给大家带来最多惊喜,今天的小村庄,早已不是旧模样。

致富不再背井离乡

▲1月18日,游客在河北省新河县西郑家庄村花卉种植基地选购鲜花。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

  来自四川广元的网友说,此次返乡最大的感触是老家搭上旅游致富的快车。借助剑门蜀道的天然地理优势,老家成功吸引了知名文创公司前来投资建设旅游综合体,2021年5月正式开门纳客。借助新型的社交媒体强势宣传,仅开业前三天,就有100万人光临。随着旅游综合体全面投入使用,许多村民通过去景区务工,为景区提供停车、餐饮等配套服务,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。

  也有来自黑龙江宁安市的网友表示,春节回家后发现,过去的一年很多乡亲通过卖鱼增加了收入,最多的可以达到五万元。出人意料的是,养鱼的水就来自各家各户的生活污水。村子里各家各户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排进百米之外的“土壤微生物污水处理系统”的流入槽。经过12道程序,全村每天有20多吨污水变成清水。村里将清水引到养鱼池,去年卖了好几千斤鱼。

 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,要让中国真正变成一个发达富裕的国家,乡村面貌必须改变,农民收入必须达到社会平均水平以上。而要做到这一点,让中国农户真正过上好日子,需要大部分农户增加经营规模,提高农业发展效率,让他们不再背井离乡,不再把自己的命运绑在土地上,以更现代的方式改变着自己和家人的生活。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,这一点是全面振兴乡村需要继续破解的难题。

人居环境大变样

  网友@爱发呆Nico学长总结了近年来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,“以前村里都是黑乎乎的,天一黑街上就没人了,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门前都装上了路灯,还在村子中间修上了小广场,每天晚上广场上都有很多人在跳广场舞、打羽毛、踢毽子” “以前村子里的医生很少,乡卫生院的医疗环境也很差,只有一两家,现在新开了四五家门诊,卫生院翻修大变样。疫情期间卫生院就能做核酸,乡亲们不用再跑到县城。” 

▲1月18日,村民们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文体中心的灯光球场打篮球。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

  来自山东潍坊农村地区的网友说,以前冬天家里非常冷,因为只能靠烧秸秆把火炕烧热,或者用煤炭烧土暖气。不仅污染室外空气,室内也到处是灰尘,晚上人睡着了,室内温度还会迅速下降。随着天然气在农村的全面普及,现在老家冬天室内温度保持在20度以上,国家还有补贴,一个冬天计算下来,比烧煤还要便宜,而且更加清洁安全。

  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,有网友看到,此次回乡最大的见闻是老家公厕的普及率和覆盖率都大大提高。以前回老家,外出经常面临如厕难,繁华地段几乎看不到公厕,有些公厕则很难找到,现在基本几百米距离就有公厕,这样一个变化就能体现出老家的文明程度在不断提高。

  2021年中国农业农村部发布了《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》以及《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两个重要文件,再次强调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,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;加快小城镇发展,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,发挥小城镇连接城市、服务乡村作用。

▲2021年10月1日,游客在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刘家堡村拍照游玩。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

 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,上述文件是中央根据当前中国农业生产做出的重要判断。依据荷兰等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,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,必须打造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。然而说到底,农户只是农业产业链上的一个生产要素,要鼓励他们真正搞好生产,必须依赖农业社会化服务,农机要维修,零件要配送,种子要供应,新技术要有人传播,孩子读书要有好学校,人们生病要有好医生等等。做好这些,就需要提高乡村的公务服务水平。

  透过网友们春节返乡的观察,我们看到令人鼓舞的乡村振兴新气象,但乡村的全面振兴仍需要更多努力,以更大力度推进中国农村地区的高质量均衡发展。